肩頸痛

為什麼肩頸痛?

肩頸痛是一種常見的肌肉骨骼問題,影響肩部和頸部,症狀包括疼痛、僵硬、不適,甚至可能伴隨頭痛或手臂麻木,嚴重影響日常生活。現代都市人,主要原因包括姿勢不良、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、壓力過大、肌肉勞損或頸椎退化。中醫認為,肩頸痛與氣血不暢、寒濕侵體或筋脈失調有關,可能由風寒外感、肝腎不足或情緒壓力誘發,例如寒濕阻絡型表現為肩頸沉重,氣滯血瘀型則有刺痛感。

喜樹中醫診所融合傳統療法與現代技術,提供專業治療服務,包括中醫面診、針灸、拔罐及特製中藥調理。針灸能調節氣血、緩解肌肉僵硬並改善血液循環;中藥則依患者體質調理內在失衡,達到活血化瘀、祛風散寒的效果。診所秉持“治未病”理念,經驗豐富、設備先進、環境舒適,注重整體健康,指導患者調整生活方式與適當運動,有效預防肩頸痛復發。

肩頸痛四大治療

中醫面診

喜樹中醫將面診視為診斷的關鍵步驟。醫師透過觀察患者的舌苔、面色、脈搏和臉部,結合症狀分析,全面了解體內氣血運行狀況,判斷患者屬於氣滯血瘀、寒濕阻絡還是肝腎不足等證型。例如:

  • 氣滯血瘀:舌紫暗、脈弦,可能提示刺痛感。
  • 寒濕阻絡:舌淡胖、脈緩,可能提示肩頸沉重、疼痛加重於陰雨天。
  • 肝腎不足:舌淡、脈弱,可能提示虛弱感或長期疼痛。
  • 臉部診斷:觀察臉部色澤或下巴緊繃,幫助識別筋脈相關失衡。

針灸治療

針灸是喜樹中醫治療肩頸痛的重要療法。醫師選用特定穴位,透過針灸刺激促進氣血流通,調節內分泌系統,改善症狀。常用穴位包括:

  • 肩井:位於肩部,疏通經絡,減輕肩部疼痛。
  • 風池:位於頸部,活血化瘀,改善頸部僵硬。
  • 天宗:位於肩胛骨,調理筋脈,適合肩部放射痛。
  • 合谷:位於手部,助氣血流動,緩解頭頸不適。

拔罐治療

拔罐治療通過在皮膚上製造負壓,促進局部血液循環,加速新陳代謝。對於肩頸痛患者,這種療法能:

  • 改善肩頸部血流,緩解肌肉緊張。
  • 減輕炎症和疼痛,特別適合慢性患者。
  • 治療過程簡單,醫師選定肩頸部位,吸附罐具,停留15-30分鐘。

特製中藥調理

喜樹中醫根據患者體質,開具特製中藥方劑,這些中藥具有調節氣血、平衡內臟功能的功效,能有效緩解症狀,提升整體健康。治療過程中,醫師會定期調整方案,以適應患者的身體變化,特別適合慢性疼痛或復發性患者。

中醫點解釋肩頸痛嘅成因?

中醫認為肩頸痛多數係由風寒濕邪侵襲經絡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所引起。
風邪會令痛楚遊走不定,寒邪會讓肌肉變得僵硬,而濕邪則會使肩頸感覺沉重酸痛。
同時,如果肝腎不足或者氣血虛弱,肩頸會因為失養而出現疼痛。
另外,長期姿勢不良或者勞損亦係常見誘因。

肩頸痛有咩常見症狀?

肩頸痛症狀通常包括肩頸部僵硬、酸痛同活動受限,嚴重時可能會有頭痛、頭暈甚至手臂麻木等情況。
中醫會根據痛楚性質(例如刺痛或酸痛)同時伴隨症狀(例如畏寒或發熱)來判斷病因。

有什麼穴位可以緩解肩頸痛?

以下幾個穴位可以幫到緩解肩頸痛:

肩井(肩部高點):可以疏通經絡,緩解肩頸僵硬。

風池(後頸部,髮際線兩側):有助祛風散寒,緩解頭痛同頸痛。

天宗(肩胛骨中部):能夠活血止痛,特別適合肩部酸痛。

合谷(手背虎口處):通絡止痛,對全身疼痛都有緩解作用。

飲食上如何調理肩頸痛?

中醫建議肩頸痛嘅人飲食以溫補為主,避免生冷寒涼食物。
可以多吃溫性食物,例如薑、蔥同桂圓,有助於驅寒祛濕。

日常生活中有什麼方法可以預防肩頸痛?

要預防肩頸痛,平日要注重保暖,避免肩頸受寒。
保持正確嘅坐姿,定時做肩頸伸展運動。適量運動,例如游泳或者瑜伽,可以放鬆肌肉同增強肩頸力量。
另外,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過度勞累,都能夠減少肩頸痛好方法。

店鋪地址

九龍佐敦道8號802室

(佐敦地鐵站 B2 出口,步行1分鐘,九龍佑寧堂旁)

應診時間

星期一:11:00am-8:00pm

星期二:11:00am-8:00pm

星期三:11:00am-8:00pm

星期四:11:00am-8:00pm

星期五:11:00am-8:00pm

星期六:11:00am-8:00pm

星期日:11:00am-8:00pm

(2:00pm-3:00pm午休時間,公眾假期休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