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經痛解決有辦法

中醫如何看待與治療月經病

月經病涵蓋痛經、月經提前、後期、不規律、崩漏及經間期出血等異常情況,通常表現為週期長短不一、經血量異常或伴隨疼痛。
中醫認為,這類病症多由氣血失調、肝脾腎功能失衡引起,常見原因包括肝氣鬱結影響情緒與週期、脾虛導致氣血不足、腎虛削弱生殖功能,或血瘀阻礙經血運行。
喜樹中醫根據個人體質,提供中藥調理(如活血化瘀、補氣養血)、針灸療法(如調節氣血、溫經散寒)及飲食建議,幫助女性調整月經週期,緩解經期不適,提升內在健康。

月經病比較

痛經

  • 定義:月經期間出現嚴重腹痛。
  • 症狀:腹部絞痛,可能放射至背部或腿部,伴隨噁心、嘔吐、腹瀉、頭痛。
  • 中醫觀點:通常由氣滯或血瘀引起,可能與情緒壓力、受寒或飲食不當有關。
  • 治療:針灸促進血流通,草藥如當歸、益母草活血化瘀。

 

月經先期

  • 定義:月經比平時提早來潮。
  • 症狀:經期提前,可能伴隨情緒波動。
  • 中醫觀點:可能與肝氣鬱結或脾虛有關,原因包括精神緊張、生活方式改變。
  • 治療:用柴胡、茯苓等調理肝脾,針灸平衡氣血。

月經後期

  • 定義:月經延後於平時時間。
  • 症狀:預期經期未至,可能延遲數天或更長。
  • 中醫觀點:常見於腎虛或氣血不足,可能由懷孕、體重變化或壓力大引起。
  • 治療:補腎益氣草藥如枸杞、黃芪,配合運動療法。

月經不規律

  • 定義:月經週期長短不一,無法預測。
  • 症狀:經期時早時晚,週期長短變化。
  • 中醫觀點:可能由脾虛、腎陽虛或情緒因素引起,與生活不規律有關。
  • 治療:用參苓白術散調理脾胃,針灸穩定週期。

崩漏/經量過多或延長

  • 定義:月經血量過多或經期延長。
  • 症狀:快速浸透衛生棉或衛生巾,經期超過7天,可能排出大血塊。
  • 中醫觀點:常與脾虛或血熱有關,可能由荷爾蒙失調或婦科疾病引起。
  • 治療:用中草藥收斂止血,補脾如四物湯,飲食調整。

經間期出血

  • 定義:月經週期間出現的出血,非正常經期。
  • 症狀:月經間有不規則出血,可能量少或變量。
  • 中醫觀點:可能由肝氣鬱結或腎虛引起,與情緒或生殖系統疾病相關。
  • 治療:用草藥調理肝腎,止血如四物湯。

月經病/帶下病 常見問題

月經先期和月經後期的區別是什麼?

月經先期是指經期比預期提早,月經後期是指延後於預期時間。
中醫認為,月經先期可能與肝氣鬱結或脾虛有關,月經後期常見於腎虛或氣血不足。

帶下病是什麼?

帶下病是指陰道分泌物異常增多,伴隨顏色、質地或氣味的變化,可能還有瘙癢或腹痛等問題。
中醫視其為身體濕熱或脾腎功能不足所引起。
喜樹中醫採取整體調理,通過清熱與健脾的方式,改善陰道環境,減少異常分泌,讓身體重拾健康。

月經不調該怎麼辦?

月經不調是月經病的常見情況,例如經期提前、延後或經量不正常。
喜樹中醫會根據個人體質,使用針灸調節身體經絡,搭配內服來平衡氣血與陰陽,使月經週期逐漸規律,提升整體健康。

痛經怎麼緩解?

痛經讓許多女性感到困擾,中醫認為這多半與氣血不暢或寒氣滯留相關。
喜樹中醫運用溫暖經絡與活血的針灸治療,再結合中藥調理,緩解疼痛不適,讓女性在經期也能享有舒適的生活。

帶下病會不會影響懷孕?

若帶下病長期未改善,可能使陰道環境失衡,對生育造成影響。
喜樹中醫從根本調理出發,通過清熱與調整身體機能的治療,恢復陰道健康,為懷孕創造更好的條件。

相關報道

店鋪地址

九龍佐敦道8號802室

(佐敦地鐵站 B2 出口,步行1分鐘,九龍佑寧堂旁)

應診時間

星期一:11:00am-8:00pm

星期二:11:00am-8:00pm

星期三:11:00am-8:00pm

星期四:11:00am-8:00pm

星期五:11:00am-8:00pm

星期六:11:00am-8:00pm

星期日:11:00am-8:00pm

(2:00pm-3:00pm午休時間,公眾假期休息)